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发展规划 » 学校规划

学校规划
山西大学财务管理“十一五”发展规划
发布时间:2007-10-08
 财务管理是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。根据《山西大学“十一五”发展规划》,结合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,制定《山西大学财务管理“十一五”发展规划》。


“十五”期间,学校财务工作紧紧围绕《山西大学“十五建设计划》,多渠道筹措资金,合理安排和调控经费预算,强化内部管理,推动了学校持续、协调发展,教育事业收入年均增长11.8%,科研事业收入年均增长15.7%,固定资产年均增长28.2%,人均工资性支出年均增长18.3%,筹集各项基本建设投入39164万元,有力支持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。
——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。财务工作从单纯的账务处理核算模式转变为理财模式;财务管理重点由“收支管理”转变为“资金管理”;内部控制由“经验控制”转变为“制度控制”,适应了学校发展的需要。



——预算管理不断完善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,贯彻“统收统支”的思路,逐步将各类经费全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管理,建立了全面预算的运行模式,实现了财务收支的基本平衡、各项经费的统筹安排、校内资源的合理配置。



——财务运行机制不断规范。学校所有收入都纳入“收支两条线”管理。同时根据学校、学院和个人合理受益原则,对各项收入进行科学的测算,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收入分配标准,既实现了财务的“统一领导、集中管理”,又做到了管而不死,活而不乱,确保了学校提出的“管理重心下移”的目标。



——财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。根据“统筹兼顾、保证重点”的原则,学校财务在保证各项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,为百年校庆、本科教学评估、老校区基础设施改造、新校区建设、改善和提高教职工待遇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以及博士点、硕士点的建设提供了经费支持。



——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逐步落实。适应新的形势,积极转变观念,适度筹措资金,强化风险管理,建立防范机制,从原来的惧怕贷款到适度贷款到有效利用贷款,从原来担忧难以归还贷款本息到充分利用政策优势,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。通过科学的资金运作,实现了财务风险的有效化解。



——筹资渠道不断扩大。为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,多方筹集办学资金,积极争取专项资金,先后争取到省部共建经费,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等各项专项资金,使我校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;另一方面加大学费收缴力度,将学生欠费率控制在较低水平。同时与多家银行进行合作,建立了良好的校银关系。



——“十五”的跨越式发展基本上是建立在“工资靠财政、发展靠学费、建设靠贷款”基础之上,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校将仍然面临不断增长的事业经费需求与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,经费供需缺口将会更加突出。同时各种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增支因素加剧了经费的不足。



——建设项目贷款难度增加。目前,我校基础设施投入远远落后于其它地方综合性大学,且银行对高校的建设项目贷款态度发生了转变,从积极提供贷款转为关注高校融资行为和偿还贷款能力,给我校新增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的来源提出了挑战。



——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张,管理幅度不断增大,筹资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,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既要服务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,又要满足财政、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,还要适应银行等其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。而现有的管理方式和财会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的需求。



——部分管理部门法律风险意识较弱,不能科学预测经济合同的风险性,学校对合同的执行情况缺乏统一监管,存在较大的潜在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。财务部门缺乏财务风险管理、融资管理、经济效益分析和资金时间价值等经验,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。同时固定资产重复购置,在用资产使用效率低。



紧紧围绕《山西大学“十一五”发展规划》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,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为全面实现“五个转向”要求,本着“开源节流、略有盈余”的财务方针,按照“保证重点、兼顾一般”的预算原则,拓展筹资渠道,调整支出结构,合理编制资金预算,稳步改革财务管理体制,加快财务队伍建设,引入投入产出理念,建立绩效追踪监测机制,逐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,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。



根据指导思想,财务工作今后一段时间的总体发展目标主要是实现三个创新,确保各项经费总量持续稳定增长。



——创新财务管理观念。随着办学环境的变化,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、可持续发展观、效益优先观、风险管理观。



——创新财务管理内容。筹资管理要增加渠道、投资管理要强化收益、成本管理要讲求绩效、分配管理要突出激励。



——创新财务管理方式。建立网络化的管理系统,职业化的管理队伍,实现管理决策民主化、管理手段科学化。



——到2010年,力争实现教育事业收入年总量达50000万元,其中:



1、财政拨款(中央财政和省财政)实现年均增长13%,“十一五”末达到教育事业收入的50%,其中专项补助资金拨款达到6000万元;



2、本科生学费标准提高到生均4500-5000本科生学费收入达到5000万元;



3、各类研究生学费收入超过本科生学费收入达到6500万元,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收入达到3500万元,博士生学费收入达到1000万元,在职硕士(含专业硕士、高校教师硕士、中职硕士)学费达到2000万元;



4、联合办学收入达到4500万元;



5、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收入年均增长10%2010年达到2000万元;



6、科研事业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5%



7、各类经营性资产年投资回报率达到8%,捐赠收入和技术转让收入突破1000元。



—— “十一五”期间,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基本建设投入累计达到20000万元。



——到2010年,固定资产规模达15亿元。



——建立财务、审计、监察、人事相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。从单纯的“查错防弊”转向对经济业务运营、管理、评价等较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。实现内部约束与激励并重,做到事前预防、事中监督、事后审计相结合,把财务监督、绩效考核、资产监管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。



——理顺财务管理关系。将学校所有有关财务的事务全部纳入财务职能部门管理。对非法人实体的校内独立核算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,实行财务人员的统一管理和会计业务集中核算。



——重组财务业务流程,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平台。解决财务运行中信息渠道不畅,有效交流不足的矛盾和问题,为此要整合教务管理系统、学生公寓管理系统、研究生管理系统和学生收费管理系统;整合人事管理、工资管理系统、科研管理系统、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;整合资产管理系统、设备管理系统、财务固定资产管理。实现学校人、财、物的网络化管理。



——建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模式。要逐步建立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,完善绩效考评机制,对经费项目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,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。同时,要建立将绩效考评机制与奖惩挂钩的激励机制。



“十一五”期间学校事业经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,我校在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争取事业发展经费的同时,必须调整预算编制原则,提高经费使用效益,保证学校事业的稳健顺畅运行。



——归口管理原则。在年度支出预算方面,改变以往柔性支出按照部门编制的方法,实行归口管理。先将支出预算分为刚性支出预算和柔性支出预算。刚性支出预算由财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编制;柔性支出预算实行归口编制原则,先对柔性经费按一定比例切块归口,再由各个主管校领导按部门分项目统筹经费分配与管理,最后由计财处汇总各部门项目预算编制本年度经费预算,经校党委扩大会批准后执行。



——保障性原则。刚性支出预算是学校正常运行必须保证的经费项目预算,主要有人员经费、水电暖经费、学生补助开支、还本付息支出等,必须予以保障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