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发展规划 » 学校规划

学校规划
山西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“十一五”发展规划
发布时间:2007-10-08
山大人字[2006]32

十五期间,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,师资力量不断增强,为学校圆满完成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任务,稳步转向研究教学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,强化师资队伍在学校新的发展时期的主体作用,实现学校建成国内高水平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目标,根据《山西大学“十一五”发展规划》,特制定《山西大学师资队伍“十一五”建设规划》。
一、“十五”师资队伍状况的分析


十五末,学校有专任教师1302人,其中教授233人,副教授319人,讲师378人,助教372人。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2.4%。具有博士学位者218人,硕士学位者615人,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4%。其中,院士4人(专职1人,双聘3人),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,国家“杰出青年基金”获得者1人,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,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,享受政府津贴专家69人。全国模范教师2人,省级模范教师5人,教育部“高校青年教师奖”获得者3人,教育部“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”获得者6人,省级教学名师10人。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,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,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6人,青年学术带头人13人。学校还聘请了杨振宁等366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、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。


经过“十五”的建设,我校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,不仅基本满足了教学、科研和学科发展的需求,而且生机勃勃,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。但是,面临建设成国内高水平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战略目标,与全国重点高校相比,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。突出表现在: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专家偏少;高水平创新团队较少;博士学历教师比例偏低;教师整体科研创新能力亟待提高。


二、“十一五”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


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,牢固树立“海纳百川”的师聘观和“中西会通”的师培观,紧紧围绕学校“五个转向”的发展思路,因校制宜,抓好自我培养和人才稳定,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中心,以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打造优秀学术创新平台和团队为重点,以进一步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为契机,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优秀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,为山西大学建成国内高水平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


三、“十一五”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


以学科建设为中心,建立高效灵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,优化师资队伍结构,建设一支师德高尚、学风严谨、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。
2010年,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:


——教师队伍数量充足。校本部专任教师规模达到1600人。教师人数占到教职工总数的60%


——发展壮大高层次优秀人才队伍,不断增加创新人才总量。院士增至2-3人,长江学者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增至4-6人,全国模范教师增至4人以上,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达到2-3人,国家教学名师实现零的突破。山西省高校特聘教授增至5人以上,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增至10-15人,青年学术带头人增至30人。校内享受创新人才津贴的教师比例由21%达到30%以上。


——大力提博士学位教师人数。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总数达到600人,比例由16.8%提高到35%以上。


——优化教师职务结构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由目前的42.4%增加到60%左右。


——不断改善学缘结构。在校外完成某一级学历(学位)教育或在校内完成其它学科学历(学位)教育的教师由44.5%上升到60%左右。


——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。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增至5个,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增至2个,争取国家优秀创新团队1个。


——教师队伍基本完成转型。鼓励教师由教学科研型向研究为主型转变,建立教学为主型、教学科研型、科研为主型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,三种类型比例构成基本达到10%45%45%


——加大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力度。加大对外宣传力度,扎扎实实抓好待遇落实工作,力争吸引50名海外优秀人员回国来校工作。


四、实现“十一五”建设规划的主要措施


大力实施“人才强校工程”战略,依托科技创新平台、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,抓住培养、引进、使用三个环节,坚持“稳定、培养、引进”并举方针,合理配置人才资源,营造和谐人才发展环境,加强创新团队建设,构建山西大学人才高地。
1、实施优秀人才培养(引进)计划


设立教师培养和人才引进专项基金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培养或引进优秀人才。


——培养或引进两院院士1-2名;


——培养或引进长江学者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-4名;


——培养或引进国家三大奖项一、二等奖(排名第一)获得者1-2名。


——培养4-6人成为本学科国内著名专家,所在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,并积极支持组建优秀的学术梯队;


——培养3-5人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,并积极支持组建优秀的学术梯队;


——加强青年学术带头人、学术骨干的培养工作,尤其要加强国(境)外培养工作。每年选派30名教师到国(境)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进行短期培训和合作研究,选派20名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或一流的研究机构进修学习。


2、实施教学名师打造计划


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中心,以课程团队为依托,大力推行主讲教师负责制,积极打造教学名师。学校每年选派20名教师到国外进行教学训练,山西省教学名师增至15人左右,并实现国家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。要逐步加大对主讲教师的奖励力度,适度扶持梯队教师。


3、建立绩效管理机制


——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,强化聘期目标考核。按照“总量控制、按需设岗、公开招聘、按岗聘任、择优上岗、以岗定薪、严格考核、合同管理”的原则,不断完善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制,任期目标考核突出标志性成果,逐步实行代表作制度。


——继续实施并完善创新人才岗位津贴制度,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,完善教师激励与约束机制,大力营造鼓励教师干事业,支持教师干成事业,帮助教师干好事业的环境和氛围,积极探索知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形式,稳步提高教师生活水平,力争造就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人才队伍。


4、实施学风建设计划


——加强制度建设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,加强学术监督,加强学术道德自律,弘扬正气,树立诚信,逐步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。


——强化师德教育。多渠道、分层次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,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、职业理想教育、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,重视学术道德教育。要不断加强学术规范、学术自律教育。


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事关学校“十一五”总体发展规划全局。学校要加强领导,加大投入,狠抓落实,实现目标,全面开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局面。